《正風反腐就在身邊》觀后感
1月21日-24日,央視綜合頻道連續播出四集專題片《正風反腐就在身邊》,展現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紀檢監察機關聚焦“兩個維護”,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彰顯,再現了紀檢監察機關對一系列嚴重侵害群眾利益事件背后的責任、腐敗、作風問題的調查過程和處置情況,著力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和不正之風,讓人民群眾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正風肅紀反腐凝聚黨心民心。這種以零距離講故事形式的反腐教育更加直觀、深入人心,更加深刻感受到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
群眾對腐敗干部從來都是痛恨的。從建國初期的劉青山、張子善貪腐案,到十八大以來的“大老虎”們,每一次的嚴懲,群眾都會拍手稱快,對國家的未來更加堅定信心。與前幾部專題片不同,除了照例出場的“大老虎”,這次還出現了更多的基層“蠅蟻”,他們貪得無厭,啃食著弱勢群體的利益。例如,原浙江省玉環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城區勞動保障所所長吳???,專門挑家在外地、看起來為人樸實、不會質疑自己的務工人員下手,肆意截留他們的工傷補償金,連重病去世的塵肺工人都不放過;又如收受500多萬元賄賂,給無良醫療機構放水,導致病人被這些醫療機構欺詐的深圳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副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备瘮?,是個歷史問題,也是個世界問題,它是人類文明和進步的公敵,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部文明史也是一部反腐史。腐敗是拿公權為己謀私利,異化公權力的行為,這是與我們黨遵循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格格不入的。作為基層黨員干部,要從干好自己本職工作出發,以強烈的憂患意識、“猛藥去疴、重典治亂”的決心和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同腐敗斗爭到底。我們堅信,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全黨上下齊心協力,人民群眾鼎力支持,堅持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保持堅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拿出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勁頭,就一定能夠打贏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這場攻堅戰、持久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還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狈锤谋举|就是要限制被濫用的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讓人民充分地行使監督。作為基層黨員干部的我們,工作生活在第一線,直接面向群眾,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反腐敗斗爭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對待反腐上,基層黨員干部責任重大,在實際工作中我要不斷錘煉、鍛造自己,把自己鍛造成為一個鋼鐵戰士,做到“三劈腐。
劈敢“腐”之膽,形成震懾。黨員領導干部有“膽”敢腐,主要原因是懲治腐敗力度不夠,案件一旦被查處,得可以償失,例如裸官;還有一部分干部抱僥幸心理,自覺手段高明、隱蔽性好,難以被發現,或者認為有強大關系網足以為其“保駕護航”,例如利用形式上合規的方法收受賄賂的官員。要讓干部不敢腐,就要有強震懾力,一方面各級紀律監察部門對腐敗的懲治力度必須“嚴”字當頭,“打虎拍蠅”勁不松,特別是對充當保護傘的情形;另一方面干部管理部門要加強日常警示教育,深刻剖析案件,吸取教訓,達到處分一個、教育一大片的效果。
劈能“腐”之機,扎牢籠子。黨員領導干部有機會搞腐敗,說到底還是制度的籠子扎得不夠牢。例如近期被官方媒體報道的“仝卓高考舞弊”“農家女高考落榜,時隔16年才知被冒名頂替上大學”等事件,都是有關教育公平的問題。高考是一場人生大考,舞弊或頂替這樣的事,是怎么做到的?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從仝卓高考舞弊案的通報中,我們看到整個事件的發生經過,多名公職人員參與舞弊,很震撼。農家女被冒名頂替上大學這件事,更吃驚,頂替者用他人的身份在行政事業單位上班這么長時間,居然沒被發現,職工人事考核檔案管理是否流于形式?制度的不牢、有漏洞,自然就給了想貪腐干部“冒險”的機會。
劈想“腐”之心,增強自覺。內外因辯證原理告訴我們,內因才是根本原因。出現腐敗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干部的內心動搖了。干部有一顆廉政的心,信念堅定,那么他的抗腐性就強。要增強干部不想腐的自覺,必須從政治思想認識上入手,引導其加強理論的學習、黨性的錘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深刻領悟到,要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必須緊扣職責,圍繞全區發展大局,將政治要求貫徹于工作全過程。才能為高質量譜寫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